<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摸清家底——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文物工作的意义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4-12-04 08:51:37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4-12-03

        2012年国务院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各级普查机构和收藏单位有序推进国有单位调查、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工作,一批有价值的文物不断得到发现和认定,数量众多的藏品逐步登录到国家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普查成效逐步显现。本次普查,全国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共申报文物藏品4000万件套,分布在全部20个行业、系统。截至2014年11月底,已有6000余家收藏单位在统一平台上完成注册,登录可移动文物400余万件,并以每日5万件左右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工程,目前虽然尚未结束,但普查实施以来,在促进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技术手段、标准规范完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已经逐步展现出来,并将对我国文物工作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在总体设计阶段,便提出“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国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等普查工作的具体目标。2013年1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上,局领导将其浓缩凝练为“摸清家底、建立登录机制、服务社会”三大目标。这三方面的总结提炼,既是本次普查工作内容、目的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文物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体现。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普查工作也进入到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认真把握普查的基本要求,在文物工作全局和事业长远发展的框架下认识普查的目标和意义,对于做好普查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逻辑上,摸清家底、建立登录机制、服务社会这三方面目标相互联系,逐层递进,涵盖了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主要方面,提出了切实履行文物保管职责的基本要求。其中,“摸清家底”是本次普查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目标,即是要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国可移动文物的规模和类型、保存状态、保护环境、保管和使用情况,并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的要求:体现在藏品层面,即对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完整登记和掌握,如编号、名称、级别、年代、保存状态等;体现在单位层面,要对本单位全部藏品状况全面掌握,如总体规模、类型和保管情况的分布统计等;体现在政府层面,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情况总体掌握,包括全部收藏单位和藏品信息以及其地理、类型和行业分布情况等。摸清家底,即意味着对我国文物资源的总体情况有了可供分析的、完整和准确基础数据。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可移动文物的调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文物保护法》已作专门规定,国家文物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部署可移动文物藏品的清库、登记、建档工作,2001年至2010年又联合财政部开展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共完成166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信息的登记。各项调查工作取得重要成绩,但实施范围和对象有限,我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总体情况不清,家底不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随着文物事业不断发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类型日益丰富,收藏体系更加多元,对文物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我国可移动文物家底,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文物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期待,也是文物工作及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摸清家底”,既是文物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文物工作,夯实事业发展基础,提升管理和决策水平。摸清家底,首先是全面落实《文物保护法》,加强文物领域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文物安全的必然要求。依照《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国有单位收藏保管文物的,应当建立文物藏品档案制度,并报文物部门备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文物安全。本次普查,国家建立统一的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库和平台,收藏单位对文物藏品按照标准逐一登录,并实行动态管理,每件文物都生成一个唯一的22位的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文物登记备案和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二是全面加强文物基础工作,建立藏品管理的标准体系的需要。藏品建档和标准体系建设一直是可移动文物保管的薄弱环节,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家对登录的收藏单位信息、藏品信息、管理信息和影像信息四大类一百余项指标,各类登记表都制定了具体标准,并对考古出土文物、标本化石的登录制定专门要求,已经编制公布行业标准一个、工作标准和规范十个,各省也都制定文物认定、藏品提取、影像拍摄、钱币清理等符合本地区或单位实际的操作规范。国家文物局编制了《馆藏文物登录规范》,出版了《普查工作手册》和《普查藏品登录操作手册》,可移动文物藏品管理标准体系得到全面加强。三是加强文物资源整合利用,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本次普查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联网直报、属地管理的技术路线开展,使文物信息资源和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到真正确立。一方面通过首次对众多非文博单位的普查,将文物管理的范围和对象大为拓展。各地在普查中,积极开展教育、民政、国资、图书、档案、国土、金融、新闻出版等系统和行业的可移动文物认定、登录工作,一大批具有价值的文物得到发现和认定,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管理总体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池的建立,打破原有个别部门的信息资源垄断和交流障碍,避免重复建设,为各地区、各单位文物信息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完成之后继续推进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完成可移动文物数据的采集汇总,我国文物资源的总体面貌从此得以根本廓清,文物保护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宏观管理水平将大大提升。四是实现可移动文物管理模式转变,促进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的手段。故宫博物院经过七年文物藏品清理,完成了该院1807558件文物的清点,其登记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并编制《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极大提升故宫的藏品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本次普查启动后,故宫又提出“三年普查清理工作计划”,将甲骨、乾隆御稿、明清尺牍、瓷片和窑址标本、石碑、老照片、古建文物资料等以前未清理登记的藏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登录。全面掌握文物的个体信息和总体情况,才能对文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和管理。摸清家底,是实现藏品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步骤,基础情况明晰,相应的文物保护政策制定、修复方案编制、安全和防护措施实施、藏品日常保管以及展示利用、库房建设、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将更加精确和科学合理。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总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完成7810件/套申报藏品的登录工作,建立起完备的基础档案体系。中国海关博物馆作为新建博物馆,结合普查工作,完成馆藏文物的筛选、认定和定级工作,建立本馆的藏品管理规范和库房管理制度。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通过普查,促进全馆藏品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协同效益。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对建所60年来累积的考古出土文物进行系统清理登记,并对驻各地的考古工作站提出统一要求。甘肃省定西市陇南县制定《全县文物认定方案》,开展系统外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行业管理机制日益形成。西藏、青海、浙江等地加强对宗教场所的文物调查和登记,取得良好效果。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实践来看,通过普查,各级文物保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保护意识、业务能力和精神面貌普遍得到全面加强,全国累计培训专业人员7000余人次,山西、安徽等省将普查与一线保管人员的培养相结合,培养保管人员的“文物情感”。通过普查,全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职能更加清晰,工作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效能更加提升。从这个层面来说,普查也是对我国文物管理队伍的大练兵和保护管理能力的全面“摸底调查”。(注:转自浙江省文物网)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