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编辑:吴正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一些革命文物的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贵州有些革命文物蕴藏在古建筑、古村落等老房子中,应该注意保护。
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要活动,尤其是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许多重要事件,多在古建筑内进行。1929年12月,在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举行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军部驻扎在榕江县城“古州镇总兵署”,该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民国年间被军阀当作兵营用。红军攻占榕江时,尚存大堂、二堂及耳房。1934年5月底6月初,由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三军(原为红二军团)转战到贵州,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合,在木黄会晤,举行联席会议。会师旧址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水府宫。石阡城内的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与红军有过两次交集。第一次是1934年10月,红六军团西征经过石阡,部分战士受伤被俘,被关押于万寿宫内。第二次是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石阡,红军在万寿宫戏楼演戏,宣传红军主张。许多热血青年,受到革命教育踊跃参加红军。红军撤离石阡北上抗日时,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人亲临万寿宫看望各族新战士,带领他们走上了革命征途。
古代传统村落堪称原生态的建筑文化。开阳底窝马头寨古村落始建于宋末,为布依族土司“官寨”。现有200多户,1000余人,其中宋氏占半数以上。宋氏先民于元初建“靖江路总管府”时迁入马头寨。明初建“底窝寨总管府”,总管宋德茂是马头寨宋氏的直系祖先。迄今保存下来的民宅有的始建于元代。由于战争原因,房屋几经焚毁,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存,仅基石部分为元明遗物。即便如此,在潮湿多雨的贵州也是十分罕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4月4日至6日,取得四渡赤水之战胜利后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马头寨,在一些民居的内外墙壁上书写大量标语。“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打倒卖国贼!”“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工农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干人的大救星!”“白军兄弟与红军联合,一同打日本去!”等标语至今隐约可见。
界定古建筑、古村落,年代、规模、工艺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其文化内涵也很重要。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贵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年代不算太悠久,规模不算太庞大,工艺不算太精湛,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具有自己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元素。对于古建筑、古村落,除重视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外,还应关注红色元素。凡有红色元素的古建筑、古村落,可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