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热情似火。
当你走进嘉兴博物馆,却迎来一抹独具特色的沁凉,给这个夏日一份独有的生机盎然。
7月15日,嘉兴博物馆二期(北馆区)正式开馆。
与古人相遇 大爱有痕
一场重量级展览——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从潇湘之地湖南来到嘉兴。
人群拥进嘉博北馆区一楼。一进展厅扑面而来的是独属于文物的“芳香”,走进的是2000年前汉代贵族的生活画卷。
人们或驻足,或沉思,但更多的是震撼。
“它以毛笔绘制于丝帛之上,颜色富丽,线条流畅,是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材必会收录的绘画佳作,源自神秘上古传说的众多祥瑞与天地人和谐共生出一幅瑰丽景象,T形帛画的主人就是闻名世界,千年不朽的辛追……”
还记得《国家宝藏》的这段表述吗?
眼前的T形帛画奇幻瑰丽,让人目不转睛,搭配着视频短片,又讲述着这件国宝的炫目华彩和深厚内涵。
世界最薄的素纱单衣、世界最早的天文书籍、中国现存最早养生学和医学的专着……这些声名赫赫的文物,过去我们只能在电视上,在书本上或者到湖南省博物馆才能看到,如今它们都来到了我们身边。
饮食器具、乐器、丝绸、帛书、帛画、衣物、谷物、香料、中草药……130件(套)制作精美、工艺考究的稀世精品,24件国家一级文物。
一件件稀世珍品构架了一幅2000多年前西汉社会生活的图景。
为什么马王堆汉墓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在这一刻,很多参观者心中或许都有了答案。
“叹为观止,我们的古人太厉害了。”
“之前看皇家气象,让我看到清代宫廷的生活,这一次又看到了汉代时候的生活,真的很精致。”
“我刚才跟我外地的朋友说了这个展,她说暑假让我带她去看。这两年我们的展越来越好了。”
在这一刻,透过这些2000年前的物件,隔着时间的河流,人们与先民相遇,这是思想的、艺术的、精神的对话和激荡。
当人们刚刚踏出这一场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又走进了另一场激荡人心的“大爱”之旅。
在新开放的北馆区一楼,嘉兴博物馆新辟捐赠展厅,“大爱有痕——嘉兴博物馆文物捐赠回顾展”向公众开放,展出近年来嘉兴博物馆受赠精品文物53件(套)。有蒲华、沈曾植等嘉兴历代书画名家作品,也有良渚文化玉璧、北宋三面佛石像龛等反映嘉兴历史的精美遗存。而他们的捐赠者,既包括建馆伊始的朱其石、钱镜塘、金敬渊、沈慈护、陶昌善、倪禹功等嘉兴先贤,也包含近几年来倪禹功、吴云心、赵冷月等名家后代。
嘉兴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已累计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文物一千余件。此次北馆区开放,新辟捐赠展厅,不定期轮换展出,感恩与传递捐赠人士的无私大爱,同时,也回馈与惠及嘉兴老百姓。
10点整,“嘉兴博物馆二期局部开放暨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开馆典礼举行。长三角地区文博工作者、浙江省各地博物馆负责人以及部分文物捐赠者汇聚一堂。
“同框历史 沉浸岁月”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近年来,嘉兴博物馆不断深化馆校合作、馆际交流,给嘉兴老百姓带来丰富的展览和活动,也给公众带来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听,这两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吸引很多市民走进了7月15日的嘉兴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带来的《震惊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讲述了半个世纪前,具有传奇色彩的马王堆汉墓如何震惊中外考古界,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汝林带来的《古代服饰的演变》,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梳理了中国的服饰文化。
可能有不少观众都发现了,不知从何时起,一场与展览相关的精彩讲座几乎成了嘉博在很多展览展出时的标配,这些来自各地的文博专家们的深入解读,让喜爱历史,探究古代文明的嘉兴观众,能够更多更好地了解这些展出文物背后的故事。
意犹未尽的嘉兴市民在这一天的日头西沉之时,又迎来了流光溢彩的博物馆之夜。
一走进嘉兴博物馆一期禾风厅,一幅古风雅韵的插画屏风将参观者引入一段历史图卷,一位身穿红衣,藏青褙子的红娘带领大家开始了一场重回历史的冒险——“朱明嫁”沉浸式参观。
他们为待嫁的小姐采买婚嫁之物,走遍了嘉禾大地,穿越时空,他们与槜李之战的亡魂对话,也见证了先民正在修建的海堤,他们沿着大运河的变迁,了解这座城市历史的荣光……
小朋友被这种新奇的方式所吸引,他们跟随红娘的脚步,在展厅里寻找解密环节需要的玉璧、战戈、斧头,找寻颜色相近的器物,他们解开一个个谜团,也走进不同的时空。
陪伴孩子前来的大人们也觉得这种独特的参观模式十分新鲜。
“朱明嫁”沉浸式参观,依托嘉兴博物馆“禾风展”,有别于传统大而全、单向灌输式的博物馆参观模式,结合沉浸式戏剧、故事化阐述、全景声场再现、手工互动实践等多种手段,从核心主题展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进行主题明确、互动性强的新型参观方式,让“同框历史,沉浸岁月”成为可能。
这次是封闭式的预约参观,没有预约到,下次还有机会吗?
其他展览也会有这样的参观形式吗?
面对观众的这些问题,嘉兴博物馆副馆长顾丽娟介绍,此次“朱明嫁”沉浸式参观是封闭式的参观体验,此次共有五六十人参与,参观人数是有限的,“之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此版本进行提升,将数字化和多媒体手段融入其中,让活动面对大众,让更多人来参与。”顾丽娟坦言,其他的沉浸式参观,也想尝试,但确实有难度。怎么在吸引观众沉浸故事的同时,又能对文物进行讲述,是需要思考。这一次为了对文物解读进行补充,专门印制了文物折页,对涉及的展品一一呈现。另外,沉浸式参观的引导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
“永恒的聚会”
如果说朱明嫁是“小家碧玉”,在这个博物馆之夜,这场永恒的聚会——“丝”为主题的服装秀就是一个“大家闺秀”,她端庄华美,又狂野奔放,她是一场展现七千年服饰文化的视听飨宴。
自有巢氏袭叶为衣,马家浜人开始编织衣物,佩戴玉器,国人对服饰之美的追求就从未停绝。一片马家浜先民的玉璜,七千年来辗转流动,它有着神奇的能力,用光阴记录着一个又一个追求美的瞬间。
在场的观众或坐或立,有的甚至席地而坐,他们翘首观望,时而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一件件精美的服装,时而鼓掌喝彩。整场服装秀以一块七千年前的“玉璜”为线索,塑造再现上古、西汉、明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宴会场景,展示七千年来华夏服饰的变迁和发展。
“朱明嫁”和博物馆之夜服装秀都是嘉兴博物馆的首次尝试,服装秀是嘉博与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馆校合作活动。顾丽娟说,以后,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或许依然会尝试这种形式,来一场博物馆的狂欢,让观众惊喜一下。
在嘉兴人的生活拼图中,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的文化生活早已成为嘉兴城市发展的重要板块,成为“五彩嘉兴”文化青色的重要内涵。正如嘉兴博物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吴海红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博物馆在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全方位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此次嘉兴博物馆二期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嘉兴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微访谈
吴海红:告诉我们,你们在博物馆需要什么
江南周末:北馆区开放后将怎样安排?
吴海红:北馆总面积7600个平方。一楼设两个展厅。正在展出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精品展就在这里,这个展览将持续三个月,另一个是捐赠展厅。从1958年建馆到现在,我们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收到很多捐赠,现在有捐赠意向的也很多。所以我们专门开辟捐赠展厅,将捐赠藏品轮换展出。除了展出的文物精品,在捐赠厅后面有个魔墙,只要你点击文物图片,相应的文物及捐赠信息都会展示。
北馆区还有三个常设性专题展计划在明年开放,明代服饰展、馆藏佛教艺术展和自然人文展,根据馆藏文物的特色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明代服饰展依托王店李家坟出土的明代服饰,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自然人文展主要从嘉兴地区自然风景、名胜和人文方面展示,包括动植物标本、海洋生物标本等,我们希望填补嘉兴自然人文常设展的欠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管是文物,或是现代艺术,还是自然人文,我们服务的是社会大众,只要社会大众有需要,我们都努力去做好它。
江南周末:开馆日有不少独特的互动活动,博物馆这几年这类互动多起来了。
吴海红:这涉及博物馆自身的变革问题。我们之前更多的是传统模式的博物馆。这次的“朱明嫁——沉浸式互动参观”,博物馆之夜的古代服饰秀,都是我们首次尝试,我们压力挺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不断革新。比如以前的展览称陈列,现在称展览,通过我展,你览的形式来欣赏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必然要走向与观众的互动,这不仅仅是指活动的形式,同时,也希望社会大众来参与博物馆发展的思考,告诉我们,你们需要什么。
江南周末:谈一谈博物馆最近几年的发展。
吴海红:从硬件上来说,基建是博物馆近几年的重要工作,我们2003年从勤俭路和禾兴路老馆搬到这里,总建筑面积15000个平方。2019年,依托马家浜遗址,建立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今年,北馆区开放。
从业务上来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文物征集、展览、活动和研究。
展览方面我们每年有自己的原创,也有对外的展览交流和引进。在重要节点,比如暑假,会特别注重青少年的参与度,引进科普展览;在临展方面,比较注重区域文化交流,比如说正在展出的马王堆和沈阳故宫的展览等。我们的原创展方面,保持每年都会策划两个左右的数量,比如2019年的嘉年华及正在展出的革命文物展。
顾丽娟:活动我们主要以“嘉禾印象”赛事品牌,推出教育系列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今年是“嘉禾印象 多彩霓裳”,我们组织大赛,让孩子们画一画不同朝代的服饰,围绕这个活动,还开展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活动,以历代服饰、妆容等为互动内容,了解制作工艺。“朱明嫁”也可以算是“嘉禾印象 多彩霓裳”的一个子活动。
除此,我们还有“精彩我体验”“最炫民族风”“零距离赏宝”“流动博物馆”“考古零距离”等五大品牌。
另外,在“精彩我体验”板块还有一个子活动,“与展对话”,结合展览,组织活动对展览的延续。
吴海红:除此,我们还利用嘉博公众号及大众传媒,全方位展示。譬如,在嘉博公众号,通过拍视频的方式去推出“话说文物”,今年是建党百年,推出“话说革命文物”系列,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江南周末:未来博物馆有哪些打算?
吴海红:公众对博物馆的印象是艺术殿堂,这没错,但不能做高冷的艺术殿堂,你高了,观众就冷了,必须要放下身段,服务大众。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博物馆,创新型的博物馆,数字化的博物馆,还有研究型的博物馆。
未来,我们在展陈,在解读文物背后故事时,可能会使用数字化的手段。二期三个专题展,计划用三维建模、数字模拟及换装游戏等方式进行知识的解读和传递,以720°全景、语音解说、视频植入、智能导图等形式,开发可视化呈现、零距离感知、非接触体验的互动场景,实现既能足不出户观展,又能身临其境参与,给枯燥的展览注入有趣的灵魂。
博物馆二期开放我们还加入了新的内容和环节,比如沉浸式互动参观、博物馆之夜等,这些都是我们的首次尝试。博物馆还会有更多好玩好看的活动或展览呈现给观众。
研学路线的推出、无边界展览的打造等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内容之一。最近我们文物商店对面的公共休闲区做了一整面顶天立地的书架,展示最近几年出版馆藏系列丛书。这几天我进进出出就发现很多观众在那里看书,我想这应该就属于无边际展览的一种模式了,通过阅读的方式欣赏到保存在库房里的文物。
博物馆必须是研究型的博物馆,所有的展览和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挖掘馆藏文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的原创展览。
我们也在尝试开发衍生的文创产品,配合嘉年华开发了冰箱贴、胶带等小成本的文创,这次开馆也和金三塔合作,开发了一款小方巾,提取了我们馆藏古代服饰上的龙纹元素。我们要让参观者把博物馆带回家,把博物馆展览带回家。
来源: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