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7 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10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经终评,共遴选出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和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19项。浙江省博物馆“临安市馆藏水丘氏墓出土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修复项目”和中国丝绸博物馆“河北遵化清东陵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入选量居全国第一。
据悉,“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全国性文物藏品保护修复评选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针对2011-202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结束并验收完成的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项目进行推介。自2021年1月活动启动以来,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申报项目93个,涵盖金属、陶瓷、石刻、纺织品、纸质品、漆木器等诸多文物门类。
浙江省博物馆“临安市馆藏水丘氏墓出土瓷器保护修复项目”
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之一。五代吴越国时期,以“秘色瓷”为代表,浙江制瓷史迎来了繁荣期。1980年,水丘氏墓共出土25件精品瓷器,其中青瓷褐彩如意云纹镂孔薰炉、青瓷褐彩如意云纹罂、青瓷褐彩如意云纹油灯三件“秘色瓷”,从器型到工艺,无不体现出当时越窑的最高水平,被称之为国宝级文物。由于出土前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出土后修复无档案可查,三件国宝呈现出诸多病害,且病害不断加剧发展,须加以抢救性修复。
浙江省博物馆受临安市文物馆的委托,成立专业人员保护修复团队,申请设立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唐五代越窑青瓷保护修复研究”专项。经过5年长期、艰苦、精细工作,三件国宝最终重见天日,并参加了“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特展”等多个大型展览。项目既实现了越窑秘色瓷文物修复领域的全新突破,也为今后修复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修复项目”
2008–2014年间,浙江自然博物院等单位在缙云抢救性挖掘和采集了一批甲龙类骨骼化石,开始了为期5年多的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修复项目。项目团队按古生物化石挖掘和修复流程,完成了中国缙云甲龙化石野外发掘和保护、室内精细修理和保护、科学研究、骨架复原和三维数字化整体复原等工作。科学复原了中国缙云甲龙的成年个体和幼年个体完整骨架,修复了中国缙云甲龙5个个体,300多件化石。修复流程为国内外自然博物馆普遍认同,在全国自然类博物馆中可复制可推广,具有代表性。
修复后的中国缙云甲龙化石、复原骨架和复原恐龙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常设展和临特展展出3次;在缙云恐龙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长沙博物馆和长兴太湖博物馆展出4次;在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和千叶幕张大恐龙展展出2次。
中国丝绸博物馆“河北遵化清东陵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
2011年7月,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委托纺织品科研基地对其所藏20件急需保护的纺织品编制保护修复方案。2013年1月,纺织品科研基地派员赴清东陵现场进行文物信息采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纺织品科研基地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文物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为修复提供了科技支撑。
项目修复完成后,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将修复成果及科学认知结果向大众普及,并举办配套讲座,出版展览小图册,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广泛的好评。同期,还制作了线上展览。项目不仅规范完成了文物本体修复,还推动了修复成果社会化、文物价值普及化,实现了全链条的保护修复模式。
来源: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