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考古其实很“燃”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如是说
        发布时间:2022-01-07 14:13:11

        发布时间:2022-01-07来源:浙江老年报作者:记者 张伟群

        杨建武


        “老年朋友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的一个强烈感觉。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老同志主动和他讨论考古、文物等话题,最近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发布,许多老朋友请他分析一二。

        验证已知,探寻未知,颠覆认知。在杨建武的描述中,考古也可以很“燃”。如果了解了浙江考古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作用、对世界和全人类的贡献,作为一名浙江人,一种深深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就会像火一样在心中燃烧。

        浙江考古重要课题 图据浙江省文旅厅微信公众号

        实证中华数千年文明

        杨建武认为,考古的意义首先在于“验证已知”。盘点浙江考古80余年的成就,绕不开良渚古城遗址,因为它就是验证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证据。

        国外学界曾长期认为中国只有不到4000年的文明发展史,然而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是实证中华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填补了我国无新石器时代和早期文明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具有突破性历史意义。

        杨建武说,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这在位列“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的余杭瓶窑北村遗址等考古发现中,都得到印证,良渚王国的面貌越来越清晰。

        考古不断引导人们“探寻未知”。100万年前,人类就已在浙江长兴出现,浙江大地灿烂的史前文明随之开启。

        浙江考古还不断“颠覆认知”。1973年,河姆渡遗址发现,并发掘出大量稻谷,由此推翻中国稻米是从国外传入的观点,证明中华民族是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2000年发现的浦江上山遗址又将“之一”两个字颠覆,遗址中发现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具备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完整证据链,距今有一万年。上山文化被认为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

        考古并不神秘

        世界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的主要起源地;全球最早或者最早者之一的独木舟、彩陶和水利系统的发现地……杨建武认为,浙江考古发现的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存在,而是可以感知甚至触摸的古老足迹。

        考古是我们和先民对话的通道。走进余姚施岙遗址,可以看到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型古稻田,具有完备的路网和灌溉系统;良渚池中寺粮仓遗址发现的炭化稻谷埋藏量达20万公斤。挖开井头山遗址厚厚的土层,满是8000年前沿海渔民吃剩的牡蛎壳、蚶子壳、海螺壳……

        今天,考古和文物正在走入浙江人的寻常生活。杨建武介绍,让考古和文物活化起来,走进民众、走进生活,浙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依托浙江丰富的考古遗址公园,紧紧围绕考古遗址赋能城市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推动考古成果的深化、活化、转化,放大溢出效应。

        从2013年启动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起,目前全省已建成27家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推出“跟着考古去旅游”等多种文旅活动,让遗址公园、考古基地转化为旅游目的地,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良渚古城南城墙遗址修复时,游客可现场观摩。董旭明 摄

        清晨闪亮的启明星

        浙江考古一系列发现,构建起浙江大历史的脉络,填补浙江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使浙江人类史上溯至100万年前,建立起自万年上山文化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成就虽然亮眼,脚步不可停止。杨建武举例说,5000年前,良渚王国作为政治中心,统治影响力辐射到如今的上海、江苏等地。良渚王国是如何统治的?良渚文化是怎么消失的?这些都需要进行延续性、系统性探究,申遗成功只是良渚文化研究迈出的第一步。

        浙江将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志体系,展示浙江历史发展脉络。从浙江史前文明、世界遗产和丝瓷茶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等浙江特色文化入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鲜明辨识度的浙江文物标志。

        “世界一流的考古机构必须拥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学术成果和一流的专家学者队伍。”杨建武表示,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建立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地质考古、遥感与GIS考古、水利与工程考古、有机质文物保护等实验室。同时,考古需要跨学科,比如浙江一些遗址中有稻田、水库、水闸等,就需要农业、水利等领域人员加入。考古还需要跨国度,把浙江历史文化放到世界的大平台中去审视,把中外文化比较作为一个衡量标尺。

        “如果说中国考古成果是满天繁星,浙江考古就要做清晨天空中最亮的那颗启明星。”杨建武介绍,浙江将实施考古“启明星”计划,围绕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史前文明、浙江大历史等重大课题开展专项攻关;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讲清讲透其中蕴含的浙江文化基因;让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走出库房、走出实验室,走进博物馆、走进群众。

        历史自信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用实证解开历史谜团,回答一个个“为什么”,让这种自信燃烧不息。

        转自:浙江文物网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