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发布时间:2022-02-14 14:18:34

        发布时间:2022-02-14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徐秀丽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浙江拥有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地、点)。多年来,浙江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精心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全面的保护实践

        “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说。

        高标准保护要立法先行。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仅仅时隔半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西湖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供详细法律依据;先后出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杭州“西湖十景”代表性文化史迹保护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9大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文件,高标准搭建西湖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框架;实施杭州市“三委五局”联席会议审查、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重大项目建设如影响西湖文化景观的将不予通过。

        大运河杭州段

        杭州西湖

        分布在8个省(直辖市)27个城市的大运河于2014年申遗成功。总长约110千米的大运河(杭州段),共涉及5段遗产河道、6个遗产点,遗产点段数量位居沿岸城市前列。与西湖不同,流动的大运河,点多面广,涉及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运输、商贸、居住等,既要统筹全流域,又要细致规划方方面面。《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7—2030)》《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实施办法》《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陆续出台,让大运河保护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法》及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对运河沿线桥、塔、寺、码头等遗存进行修复保护,保持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地下五光十色、地上一片黄土,土遗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

        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远古遗留至今的土遗址。良渚遗址于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范围涉及111平方公里,而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遗址的核心,遗产区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早在1987年,当时的余杭县为保护良渚遗址,就设立了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开展遗址巡查保护等工作,这是良渚遗址最早的专门保护管理机构。2001年,在杭州市和余杭区的动议下,浙江省批准设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杭州市的派出机构委托余杭区管理。这种大遗址保护管理的“特区”模式,无疑是大遗址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在全国也是开先河之举。同时,杭州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3—2025)》等,这些专项规划,为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提供有效的法规和规划保障。

        监测管理精细科学

        在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的监测大厅,良渚古城遗址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正实时地对遗址进行动态监测。

        世界遗产监测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关键手段,也体现着国家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成为世界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以“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精神”,更加严格地履行国际承诺,实施着“精细化、研究化、科技化、智慧化”的监测管理。

        良渚遗址遗产监测平台包括多个子系统,涵盖基础数据管理、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审核、监测数据管理、数据服务与管理、监测业务管理、监测工作监管、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动态监测预警等方方面面。同时,多部门“数据共享、快速联动、及时处理”,形成常态高效的数据采集、预警响应处置工作状态;通过遗产管理机构内各部门和省、市、区,甚至国家相关部委的共同协同,实现了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保护、研究、建设管控、旅游管理、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安全管理、遗产教育等数据共享、信息化运行,达到遗产监测、保护、管理有效融合。

        土遗址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保护难度更大。良渚古城遗址从考古发掘那一刻开始,就同步考虑了保护工作。在老虎岭水坝保护监测点,坝体顶部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渗透对坝体的破坏,修建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在坝体表面种植浅根系草皮,既减少雨水冲刷对遗址土体的破坏,又对遗址本体起到标识展示的作用。此外在考古剖面处建设保护棚,以减轻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展示剖面的破坏……对每处遗址点的监测、保护细之又细。

        良渚古城遗址巡查队员雪中巡查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良渚古城遗址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

        西湖作为着名的旅游胜地,游客承载量的监测和调控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西湖的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包含43个现场分控室、19个现场管理机构,依托门禁票务系统、景点实时监控系统、手机信令、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从游客流量监测的点、线、面三个层面构建游客流量监测网络,实现对景区各区域客流的实时监控和流量趋势的预测。

        在文物本体专项监测方面,西湖采用最先进的光纤光栅实时监测与传统精密变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六和塔结构安全专项监测,在六和塔塔身增加133只传感器,实时监测塔身倾斜角度、裂缝变化及风速、湿温度等影响因素,不论塔身哪个部位移动了0.01毫米,均可被传感器及时监测到。

        “技防”+“人防”,让遗产安全双保险。

        虎年开工的第一天,良渚古城遗址漫天飞雪。但风雪并没有阻挡住良渚遗址巡查队员的脚步,他们24小时坚守自己的岗位上,确保文物安全。

        良渚古城遗址的日常巡查,实行保护区分片巡查监测制度,开展全员巡查、建设项目分组包干全覆盖巡查、新老传帮带巡查,严防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提升联动保护,把遗产保护的末端管理、属地作用摆在重要位置,依托镇街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属地力量和公安、城管、文旅等部门力量参与到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构建“上下一体、全域覆盖、智慧响应”的立体化、全域参与的“大保护”体系。

        在西湖,除了线上监测,线下的常态化安全巡查和专项巡查同样必不可少,“定点、定期、定人、定任务”,以“两堤三岛”“西湖十景”“14处文化史迹”为巡查重点,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

        古老文明的现代表达

        运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每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重要使命。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相当成熟。虎年春节期间,观众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居址与作坊区,用产自良渚遗址公园的稻米,现场打出糯叽叽的年糕、制作甜脆可口的冻米糖,用定制的模具做限量款良渚米糕……再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良渚先民雕刻技艺精湛,在不少玉器、陶器的表面都留下了有趣的纹饰,在现场,观众还能体验制作陶器、做陀螺、玉雕等手工技艺。

        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发展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浙江以运河文化为主题,推动建立“运河书房”。

        公众考古志愿者在良渚古城遗址体验考古刮面

        “春节期间,良渚古城遗址的这些活动不仅增添年味,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传播历史文化,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式的展示互动,进一步增强文物、遗产的鲜活度、亲切感,进一步提升遗产价值、文化故事传播的有效性、覆盖面。

        据了解,今年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的宣传片、吉祥物、引导标识系统中也融入了不少良渚文化元素。

        2019年以来,以中国杭州、意大利维罗纳老城签署《世界遗产地友好关系协议》为契机,两座世界遗产城市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2020“中意”爱情文化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推动杭州和维罗纳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互学互鉴,增进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运河蜿蜒、风光旖旎。运河沿岸的城市书房、健身苑点、多功能运动场……成为人们假日时光里的好去处。

        近年来,浙江大力完善运河沿岸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城市书房6家,建成健身苑点26处、百姓健身房5家、新增健身绿道30多公里,建设15分钟文化服务圈。推进“城市青年音乐角”全域化,引进郎朗艺术世界、孟京辉蜂巢剧场等一批名人工作室,丰富运河沿岸人文景观,推动文化遗产体验式展现,打造杭州最知名的文化体验区和文化展示区,让古老文明在现代表达中历久弥新。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