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1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上山文化、南宋文化、大运河文化、良渚古城遗址、浙东唐诗之路……古老的历史文化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亮色。转眼千年悠悠而过,当这些独具价值的文化被赋予当代意义的时候,一个个崭新的浙江文博文创产品应运而生。如今,如何提升文博文创产业活力之路,成为了浙江“文博人”热议的新话题。
近日,浙江文博文创活力提升座谈会在浙江省文物局召开。会议汇聚了浙江省内多名博物馆负责人、高校教师代表、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等专家学者,围绕整合共建文创资源、创新开发文创产品、多元发展文创产业、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等方面,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讨论。
浙江是文博大省,文物资源丰厚,在考古、遗产保护、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对于当下浙江省内博物馆面临的一些发展的困难,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也主动作为,依据各自特色,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文创产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突破文博文创发展难点。
为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表示,推出“不剪不伞”主题可吸引更多情侣参与。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希望能够把藏品做成作品、把技术做成艺术,通过文创跨越赋能式集聚,打造符合年轻人口味,更利于出圈的文创产品。对于如何做好浙江文创工作,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阳信心满满:“博物馆通过文创有限授权的形式,一定会让文物焕发生机。”
本次会议中的90后企业代表、杭州九日星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冯晨旭从“马踏飞燕”产品火出圈的现象剖析原因,认为目前成功的文创产品瞄准了消费主力人群的心理,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且文物自身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文物价值高等因素都会助力爆款的生成。
作为市场端的代表,杭州拓凡展示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新产品研制开发、市场营销开发等多渠道拓展,探索出一条企业和博物馆间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已经参与了数字富春山居诗路e站、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区、成都博物馆、长沙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低碳博物馆等200余个博物馆的相关项目。
“文创产品是依靠人类的智慧和灵感,借助于新时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和再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认为,针对浙江文博文创产业的难点、堵点,要在“破”和“立”上下功夫,敢于求变、求新、求异,做到“三破三立”:“三破”是要破除固有的思维定式、破除固有的观念定式、让影响力破壁出圈;“三立”则是要把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性认识、文创产业的多元模式、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创成果立起来。
据了解,浙江省文物局计划展开一次省内的全面调研,结合浙江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可行的文博文创产业发展思路。并举办浙江省十大文创产品推介等活动,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具创新力、最受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在完善体制机制和构建平台等方面,浙江省文物局还将利用激励合作模式,营造创先争优的文创产业氛围,通过打造企事业合作共建体系联盟的方式,搭建一个由省博物馆学会文化创意专业委员会牵线搭桥的平台,以凝聚博物馆多方力量,为文创事业发展助力,实现共赢。(娄毅平 骆思宇)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