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高温热浪中的考古人:不惧“烤”验忙发掘
        发布时间:2022-07-20 10:50:07

        发布时间:2022-07-19来源:甬派客户端作者:记者 佘蕙

            近日,最高温度达到40度左右,为配合市重点工程葛岙水库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的考古团队仍坚持在青莲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开展野外考古作业。

        青莲寺遗址航拍照。

        青莲寺遗址位于奉化区尚田街道沙栋头村西南部,处于白溪谷地西缘的空旷地带,周边没有可以遮阴的建筑物或高树,休息时只能在遗址西侧公路的路基下乘凉。

        “近几天一直是高温天气,为了避开中午的暑热,我们把上工时间调整为早上五点到九点,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考古现场负责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丁风雅博士介绍。即便这样,考古队员的衣服还是很快被汗水浸透,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发掘工作忙碌起来,也顾不上擦一把汗。

        考古发掘经常需要用手铲去一层一层地刮面,观察带着湿气的土质土色差异,以判断遗迹现象的范围、开口层位、叠压打破关系等,决定发掘的先后顺序。炎热的天气把遗址土层晒得又干又硬,非常不利于考古队员判断遗迹现象。考古队员只好一遍一遍洒水,而洒水必须均匀,多了容易成泥糊,少了容易造成土色斑驳,更不利于判断迹象。高温天气洒水后要马上刮面,不然会出现一层还没刮完水就干了的情况。

        刮面、判断遗迹现象、清理揭露、拍照、测绘、提取文物、写记录……这些都是田野考古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遇到复杂遗迹现象或重要文物提取,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古队员经常顶着大太阳一蹲就是几十分钟,汗珠不断沁出。

        为了防止遗址现场和文物被破坏,只能人工往外运土。虽然考古工地的工人们都戴着遮阳帽,脖子上盘着毛巾用来擦汗,但在高温下,负责运土的工人们的衣衫还是会湿透。工地现场会常备着藿香正气水、人丹和风油精,防止大家中暑。

        青莲寺遗址是一处由主殿、东西配殿、廊庑、殿前广场等要素构成的院落式古寺庙址,踏步、柱础、夯土基址、排列有序的磉墩、排水设施、白灰面广场、道路等遗迹现象众多,保存状况较好,发掘清理时需要十分细致。主殿台基的营造过程、槡墩的布局结构、白灰面广场的铺垫层序、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时期遗迹现象的年代早晚等问题都要靠考古人在遗址现场不断刮面、观察、研判,才能理清楚。埋头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考古队员已经忘了身处40度高温天气。

        考古发掘基本都是露天作业,每天迎着朝阳上工,伴着落日下工,队员们一个个皮肤都晒得呈古铜色。高温酷暑天气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可以抢救和保护地下文化遗产,守护好考古工作者心中的责任和担当,大家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