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考古人:用汗水冲刷“尘封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2 11:42:43

        发布时间:2022-08-12来源:台州日报 

        365bet皇冠体_365bet在线注册_office365账号永久激活

        作者:章 浩 车新开 夏珂逸

        工人们正在开展刮面工作。 本报记者章 浩摄

        夏日午后2时30分,椒江章安故城遗址南端的遮阳网下,身穿长衣长裤的叶再友拿着一把小铲锹,正和工友们发掘一个新探方。当一寸一寸的土伴着汗水被清理到一边时,一个正正方方的探方渐渐显露在工人们的脚下。

        章安故城遗址,位于椒江区章安街道回浦村。长嘉寺的南边,一块面积约3万平方米、被铁栅栏围起的空地,就是遗址所在地。

        2021年6月,章安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经过考古工作者们科学、细致地发掘,一批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这座千年古郡的神秘面纱也被慢慢揭开。

        “我本人就是回浦村的,2020年来到工地,参加了先期发掘工作,一直干到了今年,发掘作业仍在继续。”叶再有说,相比前两年,今年夏天的气温高了不少,给他们的野外发掘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在遗址现场,只见叶再有一铁锹下去,刚翻出来的土还有些潮湿,过了一会,土就显得有些发干。他说,干了近两年的发掘工作,他也摸到了些门道,这项工作受光线的影响很大,基本都要在白天、露天作业,先挖开一个5至10厘米的探方,接着刮面,刮完后请发掘人员看看土色有无变化,没有的话再接着挖下一层。

        所谓的刮面,就是把表层的土一点点慢慢清理出来。

        在现场查看土色的遗址发掘人员来沙特解释,只有一层层地刮面,观察土质土色差异,才能判断古代遗迹的范围,决定发掘的先后顺序。

        来沙特说,章安一带的土质特点是黏、不渗水,尤其二层往下的土质往往很硬且板结,而且到了二层,古代的陶片、瓦片多了起来,刮起来难度更大,“今年夏季的高温更是给刮面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太阳把遗址土层晒得又干又硬,工人们要一边洒水一边刮,一蹲就是大半天。”

        来沙特指着工地北端的几个大探方说,这些都是上个月在40℃高温下进行发掘的,目前基本可以确定是章安故城的道路,发掘期间他和工人们常常要在几个探方间来回奔波,一边发掘刮面,一边提取器物,“当时因为发掘环境限制,无法安装遮阳网,大家都非常辛苦,早上一来没多久全身都会湿透。”

        为了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来沙特介绍,其实在7月考古队就把上工时间调整为上午6时至9时30分,下午3时至6时,以避开中午的暑热。同时准备了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并一再提醒工作人员,一旦感觉到不舒服,就到旁边休息,以免发生中暑。

        到了下午3时30分,来沙特仔细查看着被刮得干净平整的土层。他说:“夏季考古工作就是要跟高温、降水抗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都是工作人员的注脚。”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