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1来源:嘉兴日报
秀水泱泱,以水为脉;千年运河,润泽众生。
这是一条流动水脉。10年间,从渔火延绵的历史时光,流淌进新时代秀洲的寸寸热土,她滋养着两岸的繁花锦绣,催生了城市的生命智慧。
这是一条历史文脉。10年间,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串联起沿岸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形成了以江南运河文化符号为地标的秀洲运河文化品牌核心。
这是一条城市动脉。10年间,秀洲区充分利用作为大运河入浙第一站且贯穿全境的独特地理优势,全面做好提升“河”里水质、发展“岸”上经济、促进“带”上联动、优化“面”上布局这篇大文章,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如何让运河文化“活”起来,流淌出“诗与远方”?在有着25年运河文化研究史,现为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的崔泉森看来,发展运河文化需要综合考虑、长远规划,将保护、传承、利用三者相互交融,这样才能将故事越讲越精彩。
【起】 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
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瞩。长虹桥造型优美壮观,为历代文人称颂,是大运河秀洲段特有的标记与符号,也是灿若繁星的文物资源中的一个基因片段。
伴随着大运河申遗工作,长虹桥迎来了高光时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7年,大运河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嘉兴名列其中。2011年,经过现场踏看和考评,国家文物局正式将秀洲区王江泾镇长虹桥作为遗产点之一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长虹桥、长安闸作为运河水工遗存的杰出代表列入申遗名单。
“王江泾镇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浙江的第一镇,启动申遗以来开展了系列整治,为大运河成功申遗奠定了基础。”崔泉森表示。
2011年,王江泾镇进行了运河—长虹桥东西两侧保护性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0.46亩,总估算投资近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运河亮化保护、周边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仿古防洪闸建设、拆迁等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以申遗为发力点和突破口,王江泾独有的水乡文化进一步展现。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长虹桥作为遗产点之一入选其中,意味着秀洲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
这场声势浩大的申遗活动,让沉寂多年的古运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孕育出新的生机。启动申遗活动以来,秀洲也在不断盘活运河遗产资源,彰显城市新魅力。
截至目前,秀洲区现有世界文化遗产点1个、全国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另外还有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处名人旧居故居和4处革命旧址。
【承】 布局高端平台活化遗产
一条大运河,一首读不完的诗。大运河迤逦穿行、生生不息,构成了秀洲区独特的江南水乡城镇景观,也积淀了肥沃的旅游资源土壤。
“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牵引的服务业,积极推动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是用好运河这一活态遗产的明智之举。”崔泉森点赞道。
借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势,秀洲区乘势而为,打造一处运河文化的诗意栖息地。2016年,王江泾镇正式启动了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筹备和申报工作。2018年,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这是大运河上第一家以文化命名的旅游度假区,也是秀洲区第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秀洲区旅游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度假区主体位于王江泾镇中北部,总面积32.9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莲泗荡、梅家荡两大湖荡。以“传承运河文化、发展运河产业、激活运河经济、享受运河生活”为指导思想,依托浙北水乡优质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空间环境,以“理水、营镇、聚人、兴文”为开发理念,科学布局“一核(运河文化旅游小镇)、一廊(运河文化景观廊道)、四片区(运河风情休闲度假片、江南水乡栖居生活片、莲泗荡康体运动片和梅家荡湿地休闲体验片)”的空间格局。
2019年8月,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管委会)在王江泾镇揭牌,标志着度假区建设步入新阶段,拉开了加快发展的大幕。
度假区成立以来,始终立足运河文化的挖掘,新建了王江泾非遗展示馆、渔文化展示馆、荷文化展示馆等文化场馆,开展“运河之韵”系列节庆活动,春季网船会、夏季荷花节、秋季大运河音乐节、冬季渔文化节,打响了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从“观光游”向“度假游”的跨越提升。
2020年,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成功晋升国家湿地公园,为嘉兴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转】 全面发力擦亮运河品牌
“上善若水,湿地文化的交融,提升了江南运河文化IP辨识度。”崔泉森表示,江南水乡,湿地文化与运河文化相伴相生、水乳交融。10年来,秀洲区以水为媒,持续展现江南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
秀洲农民画来自民间,散发着一种泥土气味,也是运河生活的艺术再现。自1983年以来,秀洲区持续打造农民画品牌,已经成功举办七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
2021年,秀洲区以江南运河文化为主线,以运河沿线古镇联盟为纽带,开展了首届江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运河晚会,一次用脚步丈量运河的“走运”之旅,一个热闹非凡的闻川市集,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区域特质的运河“诗集”。
围绕江南运河文化,秀洲区还充分挖掘运河沿岸各镇(街道)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展现富有特色的江南运河文化精神,除江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区级主活动外,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洪合镇槜美洪合文化节、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王江泾镇“运河之韵”系列节庆活动等“一镇一品”品牌活动也精彩纷呈。
致力讲好运河故事,秀洲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推出“泱泱秀水”音乐舞蹈诗、《秀水泱泱》文丛等一批文艺精品,让运河文化释放现代魅力。
穿越流转岁月,“泱泱秀水”音乐舞蹈诗一上演,反响热烈。这是秀洲迄今为止最大的文艺精品项目,2021年6月在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首演,并在基层开展巡演,全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而丰富的运河文化,塑造了一台“中国魂·当代风”的舞台艺术精品。
【合】 运河综保工程开启新篇
运河风光如诗如画。10年来,秀洲坚决扛起“京杭大运河入浙第一城”的政治担当,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举全区之力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高标准提升北郊河公园、运河文化公园、新塍塘绿道等人文景观,让运河生态焕发现代生机。
带着历史文化积淀,大运河秀洲段流淌进新时代。对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新要求和新定位,秀洲区充分利用作为大运河入浙第一站且贯穿全境的独特地理优势,以运河综保工程为牵引,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手笔规划提升城市能级,打造运河文化新高地,让运河流向“更远方”。
6月28日,秀洲区启动了京杭大运河(嘉兴秀洲段)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概念性规划方案征集招投标工作。项目规划以“防洪排涝安全”为核心,结合交通建设、生态建设、绿化提升、景观亮化、文化挖掘、科创发展等建设内容,围绕大运河遗产保护带开展综合性治理与保护,估算总投资100亿元。规划范围西起桐乡界,北至江苏界,经杭州塘、北郊河、苏州塘,河道长度43.15千米,岸线53.97千米,规划范围初步计划为河道岸线往陆域延伸250米范围。
7月7日,16家国内外知名咨询单位走进秀洲,参加现场踏勘。7月29日,秀洲区召开京杭大运河(嘉兴秀洲段)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概念方案国际征集评审会,9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评审,来自全球的16家投标单位介绍方案。
“我们期待,秀洲通过大运河综保工程,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在新时代流淌出‘诗与远方’。”崔泉森表示。
记者 叶银芬 通讯员 陈宏伟 陈 琳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