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9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只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在世界激荡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伟力实践伟力
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有力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战略正确、方针正确、目标科学,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联动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党着力解决了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效满足了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始终坚持好、运用好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落实到工作实践的各方面全过程。
深刻感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展现的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忧患意识
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都是党在关键历史时刻发出的重要号召。“两个务必”是面对即将夺取全国胜利后更伟大、更艰苦的新中国建设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的告诫,“三个务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的新告诫。“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创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脉相承,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自我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更好应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应对前进路上的风险考验、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展现出独特的历史特质与深厚的实践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体制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和伟大格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蕴含着“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优秀传统治国理念,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提供了选择。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领会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
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感召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的传统价值理念,坚信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强,世界会更和平。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始终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努力把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主动将文物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特征,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努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城市复兴和乡村振兴。积极推动文物有效利用,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地、博物馆成为特色旅游目的地,推出更多红色主题旅游景区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好革命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文物资源是公共资源,人民共享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力度,同时借助互联网、3D技术、新兴数字终端等技术让藏在“深闺”的文物进入公众视野,走进公众生活,构建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持续改善老百姓居住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多方共赢,在共建中实现共享;大力培育以文物保护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搭建管理平台,使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成为时代的责任担当,让文物保护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自觉。
始终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领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守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秉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理念,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的延续性;必须全面加强管理,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文物防灾减灾体系、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必须深入系统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集中打造和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展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推动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激活其生命力,与当代社会相融相通,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发挥好资政育人、推动发展的作用。
改革创新 勇毅前行
更好发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肩负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重要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文化遗产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读原着、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同学习党章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结合起来,同推进《“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实施、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部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效。
坚持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作用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要求,以编制增加和内设机构调整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补齐学科短板,全面提升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秉承“开门办院”理念,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广泛交流合作;建设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课题共研、项目共推、人才共育、成果共赢,开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从制度上保障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不断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科技赋能,加快推进国家文化遗产科创中心建设
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技强国目标和国家关于文物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积极推进国家文化遗产科创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将着眼未来三十年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需求与发展趋势,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修复科学和关键技术综合性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创新中心,文物保护修复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和推广基地,全国范围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国家级文物保护科技数据中心,综合性文物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与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国家文化遗产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强国战略的建设者、推动者、示范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当前,科创中心项目正在履行立项审批程序,力争2025年在文研院成立90周年之际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坚持理论创新,深入挖掘和阐释文物蕴含的多重价值
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要求,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应县木塔修复等国家重点任务为依托,发挥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优势,开展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保护理念、保护技术、展示利用、监督管理研究,用科学的方法丰富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深入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全面加强文物多重价值的挖掘利用,将文物价值研究和阐释贯穿于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认定、保护方案和规划编制、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等文物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系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示范引领,扎实推动文物保护重大课题、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紧密结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推进和实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组织凝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课题,全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多出高质量成果,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推动科研成果与保护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深度参与长城、大运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一批重要石窟本体保护加固工程和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积极推动考古遗址、传统建筑、壁画彩塑等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高质量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与综合研究,突破应县木塔、贝叶经等文物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发挥好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坚持服务外交大局,不断扩大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
紧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着力推动援助柬埔寨、尼泊尔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搭建援外文物保护咨询平台,讲好“援外文物保护故事”。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开展中意、中英、中法等国际交流,取得实质性成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积极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拓展我国与亚洲各国的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眼界和宽广胸怀,推动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文物保护的理念、制度和成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思考和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共同为人类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聚焦主责主业、聚焦重点难点,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增强新技能新优势,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队”作用,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六三)
转自:浙江文物网